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冶金工程学院于1999年根据教育部新本科专业目录申请开设的本科专业。专业传承以工程学科为主体的教学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根据“中国制造2025”和行业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当前的技术发展,本专业以“新工科”为背景,目前包括新材料、金属材料表面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成型技术三大特色方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陕西省名牌专业
★陕西省一流专业
★2020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邱军平)被评为四星级专业
★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武书连)被评为B+级专业
一、历史沿革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源于 1960 年开设的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1973 年与建校初开设的钢铁压力加工专业合并为轧钢专业;1993 年与有色金属加工专业合并为金属压力加工专业;1999 年申请获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6 年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2017 年获批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19 年获批校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2 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2020 年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专业等级评价中排名全国第 18 位,等级 4 星;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武书连)专业评价结果为 B 等级。
二、培养目标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学校定位、社会需求以及专业特色,本专业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需求,能够在材料、冶金、机械、军工等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质量检测、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以上,能够达到如下五个方面能力:
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工作并积极服务行业和社会。
目标2: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金属材料成分、组织、性能、制备与服役行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金属材料结构分析、微观组织控制、性能研究、材料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能力。
目标3:掌握金属材料研发及制造的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工具的使用方法,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研究分析金属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目标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团队中担当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终生学习和持续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该专业设有三个专业方向,分别为新材料、金属材料表面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成型技术。课程设置参照国家标准,结合我校专业特色,按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习实践课逐级设置,强化理论基础,重视实践应用,主动适应智能制造和虚拟仿真为驱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模式,通过“开放课题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特色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序号 |
知识体系 |
课程设置 |
1 |
专业基础类 |
核心课程(必修) |
金属学、固态相变、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性能学、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热工基础(双语) |
推荐课程(选修) |
数字控制基础、金属材料学、稀有金属材料、塑性成型物理基础、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加工CAD/CAM基础、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 |
2 |
专业方向类 |
核心课程(必修) |
材料制备技术、热处理工艺与设备、材料工程数值模拟 |
推荐课程(选修) |
材料成型技术-液态成型及焊接、材料成型技术-塑性成型、复合材料、增材制造、现代表面工程技术、新材料导论、现代塑性成型技术、先进热处理技术、创新创业基础、材料失效分析 |
四、毕业要求及条件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自然科学和本专业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本专业学生通过4年学习,毕业时应满足本专业12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解决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和金属材料工程的基本原理,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并运用图纸、图表和文字等准确表述;能够综合运用文献、规范、标准或图集等进行技术分析并获得有效的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领域问题的解决方1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金属材料及构件的生产方案,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和工业智能化意识,考虑社会、环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金属材料工程的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等领域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测试、数值模拟,并通过数据分析、理论和文献研究得出合理有效结论,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金属材料成型、热处理及表面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现代仪器设备和信息技术工具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预测、分析、模拟及优化,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金属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熟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树立绿色制造理念,理解和评价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基于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领域的多学科背景及特点,能够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在团队合作中既能进行分工与合作,正确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10沟通:能够就金属材料、热处理及表面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技术报告、设计说明书和设计方案、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学生本科毕业时,符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实施细则》,达到毕业学分要求,且符合课外素质教育学分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实践基地
金属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该专业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鄂城钢铁有限公司、十堰汽车集团公司、宝鸡威尔钛业、新钛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咸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西航集团铝业有限公司、光大精密铸造有限公司、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成立了学生实践基地。每年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学生数达270余人次。
六、师资力量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95.4%,6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中有陕西省“三秦学者”、青年长江学者、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杰青、宝钢优秀教师等。
七、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向有就业、考研升学、出国深造,其中:就业学生人数占比约89.3%,考研升学人数占比约25.2%,出国深造学生人数占比约4.5%。近五年,本科毕业生综合就业率稳定保持在99%以上。
就业:与比亚迪汽车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东岭集团、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等50余家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大部分毕业生签约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有色集团、中国一拖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比亚迪汽车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
考研升学:本科生考研和保送研究生的高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等重点高校。
出国深造:英语基础较好、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的学生选择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
八、专业平台和办学成就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有新材料、金属材料表面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成型技术三大特色方向。1993年获准硕士点,1999年申请获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6年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2017年获批校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2022年获准“陕西省一流专业”。本专业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并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拥有功能材料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功能材料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材料加工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等实践平台,高品质模具钢增材制造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等10余家国有大型企业共建了校企合作工程中心。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效果突出,多年来围绕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目前形成了高性能轻金属材料(铝、镁、钛)制备技术与新产品开发、新型功能材料(钼、铜、镍)制备技术与产品开发、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与新产品开发、先进连接技术开发与应用及金属材料表面涂层与防护技术开发等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5年,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科研任务3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
其中,新型钼合金强韧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立足陕西钼资源优势,基于复合强韧化原理和制造-应用一体化设计方法,提出了多元多相新型La-TZM合金设计思想及其细晶/微量固溶/碳(氧)化物弥散强化/形变强化复合强韧化理论,开发出超声加湿混料和纳米喷雾掺杂等新型均相合金化技术、均质化烧结-剧烈塑性变形制备技术,突破了传统钼合金综合强韧性不足、加工性能差、微观组织难以精确调控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制出一种稀土掺杂La-TZM多元多相高强韧钼合金及系列高性能产品并实现产业化。该成果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