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耐热钢高温下强化方式主要有固溶强化、晶界强化和析出强化。目前,碳/氮化物强化相由于其熔点较低,在高温下会分解消熔,造成析出强化效果损失严重。向钢中引入高熔点氧化物强化相是提高钢高温力学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向钢液中引入细小氧化物并均匀分散仍是一个巨大挑战。该技术基于真空感应熔炼(VIM)−电渣重熔(ESR)−轧制−热处理的高品质耐热钢制备流程,提出了先真空感应熔炼引入(全尺寸稀土氧化物)后电渣重熔去除(大尺寸稀土氧化物)和分散(小尺寸稀土氧化物)的理念向钢中引入细小弥散的氧化物强化相,揭示了新型耐热钢中多尺度第二相粒子的耦合作用机制。最终在钢中形成一个微米−亚微米−纳米尺度的三维质点网络结构,通过微米−亚微米级质点对晶界的钉扎作用以及纳米级质点对位错的阻碍作用,从微观上改变钢的组织和元素分布形态,从而使钢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应用范围:钢铁材料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服务
知识产权:授权发明专利15项(111593265B,111705264A,111519108A,111575600B,111876609A,113322407A,113215480A,111575575 B,113215470 B,113201681A,113231647 B,113231648 B,113355497 B,113322417 B,115029612 B,转让3项)
主要完成人:邱国兴、李小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