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荆棘之中劈出一条生路
发表日期:2021-03-24 阅览

救世歌

满清风雨未暂歇,辛亥枪声抵寒月。

小人恶窃革命果,五四风暴贯国界。

救国救民于水火,哀国哀时成党愿。

誓将血泪铸长城,岂容国人自断绝。

双逢十二国共和,共鞭鞑虏护平和。

胜利果实岂能灭,革命战争一炮响。

救世救俗共产党,一身正气袖清风。

改革强国思富国,听党一言胜千言。

一路与党共宏图!

 

在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从最初的分歧对立到后来的国共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离不开共产党和国民党内部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尽管整个过程艰难曲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荆棘中劈出了一条生路。


01

洛川会议

卢沟桥事变以后,中国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确定党在抗战时期的纲领、路线和政策,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洛川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此起草的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正确地分析了抗战爆发后的政治形势,规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指出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分析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实质和危害,指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强调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责任和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毛泽东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对国民党要保持警惕性,红军的活动主要由共产党决定。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了把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会议明确红军必须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即由国内革命战争的正规战,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游击战转变。这一军事战略转变不仅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前途,而且极大地关系着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关系着中国民族解放的命运。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为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

 

02

平型关大捷

为抵御日军的疯狂进攻,挽救民族于生死存亡之际,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于此,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该战是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进一步统一了党内的战略思想。

 

03

南京大屠杀及公祭仪式

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 ,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2015年12月13日,7时整。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进行升国旗和降半旗仪式。纪念馆广场中央巨大黑色“灾难墙”墙上,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白字。中国第二次以国之名义祭悼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同胞。

 


 

04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因日本全面加强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给抗战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国民党内一些人更加动摇,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为克服这一严重危机,中共中央在1940年7月7日发表《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于是,八路军总部决定把酝酿成熟的破袭正太路设想付诸实施。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敌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对日军震动极大,推迟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影响了全国战局,制止了国民党内存在的妥协危机并加强了国民党内部的团结。百团大战在华北予日军以重大打击,直接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战场的压力,使日本企图利用德、意胜利的形势加大对国民党的军事压力,以彻底解决“中国事变”的方针落空;在政治上,打破了国民党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的谣言。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05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少部分人被打散,大部分被俘或牺牲。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取攻势、在军事上取守势,坚决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正确方针。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在重庆,对国民党顽固派从政治上和宣传上进行了猛烈反击。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得到了各界人士、民主党派的同情和支持。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陷于空前孤立的形势下,不得不收敛其反共活动。1941年2月,蒋介石公开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惊醒和教育了对国民党抱有幻想的人们,孤立了自身。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立场和维护抗战大局的态度,赢得了多方面同情,扩大了群众影响,提高了政治地位。

1990年,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在安徽省泾县城郊的水西山修建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致敬!

向那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中华民族的先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