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实验室其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钢铁冶金实验室、1999年9月为适应学科发展和专业调整的需要,以钢铁冶金、有色冶金和冶金传输原理等为基础成立冶金工程实验室,下设传输原理、冶金原料处理、矿石性能测定、冶金模拟、煤粉性能测定、选矿、高温、电冶金、湿法等实验室。冶金工程实验室为冶金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名牌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该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条件,已培养各类毕业生3000余名。
冶金工程实验室现有科研实验约有用房面积1000m2,分布于我校雁塔校区冶金工程实验室。拥有各种仪器设备共计1000台(套),总价值850余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20万元以上)5台(套),总价值150余万元。承担冶金本科专业、冶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实验课、专业实验课实验教学、实习课程、毕业设计、科研实验以及相关专业创新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目前实验室有人员4名,其中教授1名、教授级高工1名、高工1名、工程师1名;具有硕士学位1人,博士学位2人。
冶金工程实验室是突出行业特色的冶金类综合实验室,拥有烧结杯试验系统、圆盘造球系统、矿石冶金性能测定装置,熔体物性综合测定仪,熔点、熔速测定装置,煤粉爆炸实验装置、10kg感应炉,5kg真空感应炉、冶金模拟、电渗析实验装置、熔盐电解实验装置、冶金矿物浸出提取与净化实验装置以及同步热分析仪、氧氮氢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X-射线能谱仪、粒度分析仪、气相色谱仪、表面/界面张力分析仪等仪器设备,设备完好率98%。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上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开出率100%。
冶金工程实验室拥有一支由教授、教授级高工、高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研究的核心队伍,组成了稳定的实验教学队伍,职责分工明确,配备合理,积极参加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实验室的规划、教学建设、管理、教学运行、课程改革及条件保障等工作。
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主要面向“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和“钢铁冶金”“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工学硕士点、冶金工程专业硕士点,开展各项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冶金实验室形成了开放式“产学研”良性互动、互为支撑的多功能育人平台,为培养学生和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丰富的“多平台、开放式”实践教学资源,近三年,实验室主持和参与了15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的相关纵向、横向科研工作。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及教省厅项目60余项,与企业合作项目80余项,发表了300多篇科研论文,被SCI和EI收入70余篇。
冶金工程实验室结合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作品的数量逐年提高,每年平均有多余支团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SRT)。
冶金工程实验室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和外延辐射,打造冶金领域科学技术资源统筹共享技术平台,在实验技术平台建设、对外交流服务及实验设备技术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国家和陕西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特别是陕西省在冶金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