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大飞机中的钛合金薄壁型材、核反应堆中的锆合金包壳管等战略性关键结构件成形过程严重依赖润滑,国内关于钛/锆合金等稀有金属成形润滑研究起步较晚,润滑介质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成为制约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发展的主要瓶颈。
项目团队以发展超低摩擦、耐高温及高承载的稀有金属加工润滑介质为研究目标,针对稀有金属加工易黏附、润滑成膜性差、成形工件精度低等问题,开发了基于黑磷烯超滑体系的稀有金属成形润滑介质,揭示了力-热耦合下纳米材料和润滑液的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副损伤规律和失效机制,实现了接触应力为~1.2 GPa 的固液复合稳定超滑状态。针对稀有金属高温成形润滑介质易氧化、润滑失效等问题,开发了基于核壳结构包覆技术的钛/锆合金成形高温润滑介质,揭示了核壳结构型纳米粒子的高温抗氧化与协同润滑机制,实现了高温成形过程中宽温域连续成膜润滑。
项目成果荣获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并获得陕西省秦创原“春种基金”100万元投资,入选陕西省“三项改革”重点项目。研发的系列产品在多个大型企业进行长期试用,实现了稀有金属高效加工润滑介质国产化替代。项目已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科转企业陕西钛超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批陕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应用范围:航空航天、军工、核工业、武器装备、船舶、汽车等领域金属成形环节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
知识产权:申请相关专利15项,授权相关专利10项
(ZL202210061587.1、ZL202111203517.7、ZL202110298122.3、ZL202110174500.7、ZL202110131149.3、ZL202010364803.0、ZL202010225774.X、ZL202210960380.8、ZL202210589017.X、ZL202010364828.0、CN202110849140.6、CN202210103271.4、CN202210967378.3、CN202310649775.0、CN202310751120.4)。
主要完成人:王伟、高原、王快社